节目视频
  • 越千年 行知陕旅--故事里的陕旅

    越千年 行知陕旅--故事里的陕旅

    回望是我们历来已久的习惯,今天我们在浮光掠影里路过古人的生活,我们回望过去,正是在寻找自己。在这段古味浓郁的里程里,一首《长恨歌》把我们带入了凄迷委婉的动人爱情;一出《出师表》让人们见证了诸葛孔明的睿智与大度;一段《大唐女皇》呈现出我中华大唐博然于物的艺术财富……

  • 越千年 行知陕旅--永不褪色的红色峥嵘

    越千年 行知陕旅--永不褪色的红色峥嵘

    漫步在延安,时常让人误以为置身于一座巨大的时间机器。这里仿佛一个时空与空间搭建的巨大魔方。在这个巨大的魔方里陕旅承载太多人的记忆和憧憬。田洋又一次踏上了舞台,这个舞台承载了他的梦越走越远;小宏远踏上了古老的城墙,没有了战火硝烟,他的童年充满的不再是离别与悲痛;王天翔回到了他所在的博物馆,在这里他依然不辞辛劳的宣讲着壶口瀑布和陕北信天游。那些往事,从未如烟;那些旧梦,也从未走远。

  • 山脉中的七彩王国

    山脉中的七彩王国

    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,是一座有着千年文化的古老都市,自春秋战国以来,孕育着悠久而独特的人文景观。改革开放以来,成都焕发着全新的活力,它开放、自由的氛围使它成为最受年轻人喜爱的城市之一。

您的当前位置:发现之旅《美丽中华行》栏目 >> 节目动态节目动态
我国首次全方位披露湿地家族成员情况
2014-1-27
中国绿色时报1月27日报道(记者  吴兆喆)  在全球范围内,我国历时5年率先完成了《湿地公约》倡导的国家湿地资源调查,首次科学、系统地查明了湿地公约所定义的我国湿地资源情况,调查结果显示,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.26万公顷,湿地率5.58%,受保护湿地面积2324.32万公顷,湿地保护率为43.51%,调查技术手段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这是《中国绿色时报》记者日前从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获得的消息。
  按照《湿地公约》的规定,我国湿地分为5类,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579.59万公顷、河流湿地1055.21万公顷、湖泊湿地859.38万公顷、沼泽湿地2173.29万公顷、人工湿地674.59万公顷。在分布上,青海、西藏、内蒙古、黑龙江4省(区)湿地面积均超过500万公顷,约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50%。全国共有577个湿地自然保护区、468个湿地公园。
  与我国1995年至2003年进行的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同口径比较,湿地总面积减少339.63万公顷,减少率为8.82%。其中,自然湿地减少337.62万公顷,减少率为9.33%;湿地面积年均减少率为0.92%,自然湿地年均减少率为0.97%。全国受保护湿地面积为2324.32万公顷,增加525.94万公顷,湿地保护率由30.49%提高到43.51%。
  本次调查显示,湿地中出现的高等植物有3门239科1255属4220种,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6种,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20种;脊椎动物有5纲51目266科2312种,其中国家Ⅰ级保护种类24种,国家Ⅱ级保护种类66种;地表水水质Ⅰ类占18.90%,Ⅱ类和Ⅲ类最为集中,占30.66%,Ⅴ类最少,仅占5.41%;主要受到污染、围垦、基建占用、过度放牧、过度捕捞和采集、外来物种入侵等6个威胁因子的影响,其中污染处于高发态势,影响面积和破坏程度最大。
  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将湿地生态状况分类,我国的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,其中评级为“好”的湿地占到湿地总面积的15%,评级为“中”的占53%,评级为“差”的占32%。
  本次调查不仅掌握了我国8公顷以上湿地资源的面积、分布等基本情况,实现了与《湿地公约》起调面积、分类体系的全接轨,还对国际重要湿地、国家重要湿地、自然保护区、湿地公园等1579处重要湿地开展了水环境、野生动植物、保护与利用、社会经济和受威胁状况等重点调查。特别是本次调查采用了遥感技术、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与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,在调查范围内实现了国产卫星影像数据和现地调查验证的全覆盖,大大提高了调查的精度和深度。
  湿地家族成员情况的公布,将为我国今后的湿地保护与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,对于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关于扩大湿地面积战略部署,构建湿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,划定湿地保护红线,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,开展湿地利用监管等制度建设,更好地履行《湿地公约》等国际公约,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,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。

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湿地资源丰富
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


  日前,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,我国已摸清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湿地资源情况,为开展湿地空间规划研究,进行湿地保护空间合理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  2010年底,国务院印发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》,旨在统筹谋划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格局,以形成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,涉及全国436个县、386万平方公里,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40.2%,分为水源涵养型、水土保持型、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性4种类型、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。
  那么,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湿地状况如何?本次湿地资源调查得知:
 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474.36万公顷,沼泽湿地面积占92.37%,珍稀濒危物种较多,林业为湿地主导利用方式;
  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36.25万公顷,湿地自然状况较好,但区域湿地率较低,水源地为湿地主导利用方式;
  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41.06万公顷,自然湿地比例极高,养殖业为湿地主导利用方式;
  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389.98万公顷,是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,牧业为湿地主导利用方式;
  若尔盖草原湿地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57.44万公顷,是我国泥炭沼泽湿地集中连片分布的重要区域,也是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,并为长江和黄河等提供了充足水源,其中61.45%的湿地尚未有主导利用方式;
 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49.29万公顷,是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和补给来源,自然湿地比例极高,牧业为湿地主导利用方式;
  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125.49万公顷,冰川较多,牧业为湿地主导利用方式;
  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11.33万公顷,是长江、珠江众多支流的源头,其中92.47%的湿地为水源地;
 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护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11.45万公顷,湿地资源较少、类型相对单一、面积小且分布零散,近半数湿地尚未有主导利用方式;
  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11.47万公顷,是众多河流的源头,大中型水库等高分布,湿地以水源地为主;
  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8.71万公顷,湿地斑块整体比较破碎,平均面积小,近半数湿地尚未有主导利用方式;
 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7.91万公顷,沼泽湿地、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较为破碎,近半数湿地尚未有主导利用方式;
  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80.25万公顷,自然湿地比例高,水源地为湿地主导利用方式;
  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75.83万公顷,自然湿地比例高,多分布于海拔3500米以上区域,其中88.85%的面积尚未有主导利用方式;
  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44.89万公顷,近70%的湿地为国有,保护率较高,养殖业为湿地主导利用方式;
  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48.68万公顷,保护率较高,超过半数湿地尚未有主导利用方式;
  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74.25万公顷,以自然湿地为主,牧业为湿地主导利用方式;
  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29.38万公顷,湿地所有权以集体为主,其中93.84%的湿地尚未有主导利用方式;
  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87.76万公顷,自然特性显著,保护率高,其中84.6%的湿地尚未有主导利用方式;
  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22.43万公顷,保护率较高,其中81.27%的湿地为水源地;
  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7.77万公顷,安全等级和保护率都很高,水环境良好,但生态环境脆弱,无任何主导利用方式;
 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57.99万公顷,是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,区域内所有湿地几乎都纳入了湿地保护体系,超过75%的湿地尚未有主导利用方式;
  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10.09万公顷,湿地破碎程度较大,尤其是湖泊湿地、河流湿地的破碎程度大于人工湿地和沼泽湿地,以水源地为主;
  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为1.18万公顷,湿地资源总量低,保护率低,空间分布不均,分布整体较破碎,尤以湖泊湿地最为破碎,其中89.28%的湿地为水源地。

8条主要江河干流湿地资源保护责任重大
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

  国家林业局首次公布长江、黄河、珠江、淮河、海河、辽河、黑龙江(含松花江)和雅鲁藏布江8条江河干流的湿地资源,披露了各江河干流湿地面积、类别、湿地型,动植物种类,以及湿地主要特征和受威胁因子情况。
 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:
  长江干流湿地共5类20型,总面积561.69万公顷,湿地率9.99%。有植物172科528属1098种,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;植物群系570个;脊椎动物86目247科1254种,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4种。由于长江流域养育着全国33.7%的人口,因此,围垦、污染、过牧和基建占用的威胁影响处于高发态势,湿地受威胁影响大。
  黄河干流两岸湿地共5类23型,湿地总面积405.96万公顷,湿地率7.6%。有植物118科477属1207种,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;植物群系496个;脊椎动物45目103科474种,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7种,国家Ⅱ级保护哺乳动物2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两栖动物2种。由于黄河干流两岸宽度较大,湿地主要威胁因子表现形式也不同。
  珠江干流区域湿地共5类17型,湿地总面积62.16万公顷,湿地率4.65%。由于植物68科1738属258种,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;植物群系2970个;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哺乳动物1种,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鱼类1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鱼类2种,还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哺乳动物8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两栖动物4种。由于基建和城市化、围垦和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,区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,其中影响面积最大的威胁因子是污染。
  淮河干流区域湿地共4类8型,湿地总面积61.64万公顷,湿地率10.3%。有植物74科190属298种,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;植物群系350个;还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5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1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两栖动物1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鱼类,1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哺乳动物1种。由于多种因素存在,区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,其中影响面积最大的威胁因子是围垦。
  海河干流两岸湿地共5类12型,湿地总面积16.58万公顷,湿地率4.89%。有植物57科173属290种;植物群系16个;脊椎动物21目47科199种,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7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4种。由于集体所有湿地比重较大,所以湿地利用率高、利用方式多元,其中基建和城市建设对湿地的影响最大。
  辽河干流湿地共5类16型,湿地总面积36.45万公顷,湿地率14.79%。有植物71科214属355种,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;植物群系17个;脊椎动物46目105科399种,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7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6种。湿地类型丰富,集中连片分布,但污染威胁处于高发态势,湿地受威胁影响严重,其中影响面积最大的威胁因子是污染和围垦。
  黑龙江(含松花江)干流湿地共4类12型,湿地总面积182.43万公顷,湿地率16.38%。有植物43科97属143种;植物群系27个;脊椎动物23目39科90种,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4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。自然湿地面积大,保护良好,但过度捕捞和采集、森林过度采伐也对湿地生态造成一定影响。
  雅鲁藏布江干流湿地共4类15型,湿地总面积112.9万公顷,湿地率4.94%。有鸟类12目23科37属44种,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5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;还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哺乳动物19种。湿地资源保护率较高,且生态优美、水质优良,受到最大的威胁因子就是过牧,但影响面积不大。

我国鸟类迁徙路线更加明朗
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

  我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,我国有鸟类1332种,约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3.7%,其中候鸟600多种,占世界候鸟的20%。在全球候鸟迁徙通道中,东亚-澳大利亚西、中亚、东非-西亚这3条候鸟迁徙通道都与我国鸟类迁徙有着密切关系。
  东亚-澳大利亚西路线是我国鸟类迁徙最重要的路线,也是我国水鸟迁徙的主要区域,涉及21省(区、市),覆盖国土面积411.78万平方千米,其中湿地面积2912.75万公顷。这一路线涉及的候鸟约500多种,数量达数千万只,迁徙水鸟近300种,主要包括大部分雁鸭类及鸻鹬类水鸟,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、白鹤、中华秋沙鸭等13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衰羽鹤、大天鹅、黑脸琵鹭35种。
  中亚路线是我国鸟类迁徙的重要路线,涉及10省(区、市),覆盖国土面积388.29万平方千米,其中湿地面积2034.49万公顷。这一路线涉及候鸟约300种,数量达数百万只,迁徙水鸟近200种,主要包括一些雁鸭类和部分猛禽,并有高比例的高原鸟类,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黑颈鹤、遗鸥等6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琵鹭、白额雁、疣鼻天鹅等15种。
  东非-西亚路线仅涉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,覆盖国土面积159.93万平方千米,其中湿地面积394.82万公顷。这一路线涉及候鸟约300种,数量达数百万只,迁徙水鸟近130种,主要包括大鸨、波斑鸨、大苇莺、黄鹡鸰、黄喉蜂虎等,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黑鹳、黑颈鹤、遗鸥3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赤颈鸊鷉、白琵鹭、小天鹅等13种。
  据了解,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,分别是大西洋路线、黑海-地中海路线、东非-西亚路线、中亚路线、东亚-澳大利亚西路线、美洲-太平洋路线、美洲-密西西比路线、美洲-大西洋路线。

我国八大区湿地保护任重道远
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

 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,2003年8月,国务院批复了《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(2002-2030年)》,根据我国湿地分布特点,结合湿地保护管理的需要,将全国湿地资源区划分为东北、黄河中下游、长江中下游、滨海、东南和南部、西南、西北干旱半干旱和青藏高原八大湿地保护工程区。
  本次调查显示:
  东北湿地区的湿地面积为1021.73万公顷,湿地率8.3%;湿地保护面积为361.72万公顷,湿地保护率35.4%;
  黄河中下游湿地区的湿地面积为227.59万公顷,湿地率2.66%;湿地保护面积为106.44万公顷,湿地保护率46.77%;
  长江中下游湿地区的湿地面积为613.77万公顷,湿地率7.58%;湿地保护面积为203.07万公顷,湿地保护率33.09%;
  滨海湿地区的湿地面积为805.61万公顷,湿地率31.33%;湿地保护面积为192.11万公顷,湿地保护率23.85%;
  东南和南部湿地区的湿地面积为97.45万公顷,湿地率2.6%;湿地保护面积为11.7万公顷,湿地保护率12%;
  西南湿地区的湿地面积为157.19万公顷,湿地率1.54%;湿地保护面积为55.01万公顷,湿地保护率35%;
  西北干旱半干旱湿地区的湿地面积为628.91万公顷,湿地率2.6%;湿地保护面积为243.21万公顷,湿地保护率38.67%;
  青藏高原湿地区的湿地面积为1789.81万公顷,湿地率6.82%;湿地保护面积为1151.06万公顷,湿地保护率64.31%。

更多
微博二维码


微信二维码